孝道文化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山·风水锦绣 > 孝道文化

“孝”——中华传承千年的礼仪文化

生在华夏大地,感受着千百年传承文明的熏陶,
才明白,礼仪之邦泱泱中华的含义,
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以“孝”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体系,
早在春秋时期,孔子创立儒家学派,
中华礼仪就在周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现代礼仪的雏形,
经过数代演进,
发展成了以出生、结婚、做寿、丧葬、祭祀,
五个方面的礼节习俗。
出生
       从小我们会听到一句俗语,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这是对生命敬畏的起始,也是为什么出生被重视,出生礼也要做的隆重的原因。
       民间俗称怀孕为“有喜”,预示着一个人即将诞生,从未孕时的求子祈嗣,直到临产期的种种习俗,都是为诞生礼做准备。
结婚
       《礼记昏义》开篇即表明:“昏礼者,将合两姓之好,上以事宗宙,而下以继后世也,故君子重之。”这是人生大事,也是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必要步骤。
       所以,婚礼的习俗喜庆、热闹,为了表示重视,从周礼就开始规定了婚礼六礼,即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,不可不隆重。
做寿
       “人生七十古来稀”,古来民生艰难,所以对寿辰的庆祝也颇为隆重,一方面是儿女对长辈的尊敬,一方面也是对生命的虔诚敬重。
       所谓“福如东海长流水,寿比南山不老松”。祝寿活动是传统中国典型体现孝文化精神的礼仅活动。
丧葬
       佛家有云:“生、老、病、死、怨憎会宜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。”其中“死别”在各种文化体系中都代表着极致的悲伤,亲人的故去,代表着关于这个人的一切都在同一个时空中慢慢消散,人死灯灭,一切哀思都是生者对他的追念。
       所以,在中华“孝”礼中,丧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《礼记·祭统》中记载:“祭者,所以追养继孝也。”又称:“是故孝子之事亲也,有三道焉:生则养,没则丧,丧毕则祭。尽此三道者,孝子之行也。”对亡故之人身后事的安排,是在世亲人的缅怀,也是对逝者的不舍,同时也是期望逝者对后世子孙的荫庇。
祭祀
       中华孝道文化是华夏礼仪中重要的组成部分,也是儒家倡导的礼仪之一,着重体现为祭祀传统。礼有五经,莫重于条,是以事神致福。祭祀的仪式主要有两种:一是守制,一是扫墓。
       在戴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,谓之“守制”,俗说“守孝”,亦称“读礼”。守制期间,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:(1)科举时代,不得参加考试。(2)不缔结婚烟(不娶不聘)夫妻分居不合房。(3)不举行庆典。(4)新年不给亲友、同僚贺年,并在门口贴上“恕不回拜”的字条。
       扫墓是对死者悼念的另一种表现。主要集中在清明、节日、年节。中华文化中敬重往生者,对故去亲人的安眠之地选择也极有讲究。墓园的位置,山水,环境,还有园区内的布置都会影响着亲人的选择。

中华文化博大精深,
以“仁孝”传世一直都是儒家思想的精髓,
“生老病死”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阶段,
其中身后事在我们的文化中被极为重视,
隆宝山——
以“孝”文化为原始理念,
“慎终追远,敬天爱人”为核心价值,
辟一方山水佳境,
打造一处人生后花园。
隆宝山公墓   地址:铁岭市铁岭县阿吉镇陈平村  座机:024-66868999  手机:15998166669  辽ICP备2024017964号-1 
X